首先是投入大而风险高。高端薄膜的用户数量是比较有限的。获取他们的订单,成为他们供应链上的一环需要很强的技术和经济实力。大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极其严格,入围困难。聚酰亚胺薄膜是关键材料,因此目前还是巨头俱乐部。比如,用于光电领域的薄膜需要在洁净厂房里生产,产线100多米长。车间不但要求无尘,而且四周要有防震沟。土壤要求无辐射,外围空气无污染。设备没有成套的,需要自己和设备厂商联合研发。原材料昂贵,试错成本高启。前期投入巨大,后期又不一定能进入主流厂商的供应链,商务风险还是不可忽略的。

    其次是技术门槛。透明膜、黑膜的技术门槛很高。工艺确定不完全是理论知识,更多的要靠实践。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。很难毕其功于一役。

    最后是外资的技术封锁。此类核心技术很难直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,需要从头实践。从基础理论开始,运用第一性原理慢慢扎实探索,积累有效劳动。因此,企业比高校研究院所更有可能有所突破。